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下德無爲而有以爲。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白話翻譯
上德的人不表現爲形式上的德,因此實際上是有德的。下德的人表現爲外在的不離失德,所以實際上沒有達到德。上德的人順應自然無心作爲,下德的人順應自然而有心作爲。上仁的人有所作爲却出于無意,上義的人有所作爲却出于有意。上禮的人有所施爲而得不到回應,于是揚著胳膊,强迫別人跟隨他去行動。所以,我們從這個道理可以知道,失去了道後才有德,失去德後才有仁,失去仁後才有義,失去義後才是禮。禮這個東西,是忠信不足的産物,是道、德、仁、義變得淡薄時才出現的,當然就是社會動亂的禍首了。所謂先知,不過是道的虛華表面,是愚昧的開始。因此,忠信守道的人立世,爲人當敦厚而不輕薄,實在而不虛華。所以,應當捨弃輕薄虛華而采取樸實敦厚。
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穀 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故貴以賤爲本,高以下爲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榖。此非以賤爲本邪?非乎?故至譽無譽。是故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
白話翻譯
從來凡是得到 “一" 的:天得到一而清晰明亮;地得到一而安寧穩定;神得到一而靈驗有效;山谷得到一而充盈有生機;萬物得到一而生長發育世世不絕;諸侯和君王得到一而使天下安定。推究其理,假若天不能保持清晰明亮,恐怕就會崩裂;如果地不能保持安寧穩定,恐怕就要塌陷;假若神不能保證靈驗有效,恐怕就會消失;倘使山谷不能充盈有生機,恐怕就會枯竭;要是萬物不能生長繁殖,恐怕就會滅絕;若是諸侯、君王無法保持清明恬靜,恐怕就會被推翻。所以,尊貴是以卑賤爲根本,高是以低下爲基礎的。因此,君王自稱爲“孤”、“寡”、“不轂”,這不正是把低賤當作根本嗎?難道不是這樣嗎?所以最高的榮譽是無須去誇贊稱譽的。所以有道的人君不應追求美玉般的尊貴華麗,而應像石頭那樣樸質堅忍、不張揚。
40.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白話翻譯
“道”的運動是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它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萬物都是生于看得見的有形質,而看得見的有形質却生于看不見的無形質。
41.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穀;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白話翻譯
上士聽到道後,必定立即勤奮去實行;中士聽到道後,則將信將疑、猶豫不定;下士聽到道後,則會哈哈大笑。如果不被他們嘲笑,那就不足以成爲“道”了。所以古時候立言的人說過這樣的話:光明的道看似暗昧;前進的道好似在後退;平坦的道好似凹凸不平;崇高的德好似低下的川穀;廣大的德好似有不足之處;剛健的德好似怠惰的樣子;質樸純真又好像渾濁未開;潔白無暇的東西好似含污納垢了一般;最方正的東西好似沒有棱角;最珍貴的器物總在最後製成;最大的樂聲反而聽來沒有聲音,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見它的形狀。道幽隱無聲,無名無狀。也只有道,它善于給予萬物幷且輔助萬物。
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爲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爲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 死,吾將以爲教父。
白話翻譯
道是獨一無二的,道本身又賦有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交而形成一種適勻的狀態,天下萬物都是在這種狀態中産生的。萬物都背陰而向陽,幷且在陰陽二氣的互相激蕩中生成新的和諧體。人們最厭惡的就是“孤”、“寡”、“不轂”,但是王公却用來稱呼自己。所以世上的事物,如果减損它有時反而會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有時反而會得到减損。別人這樣教導我,我也去這樣教導別人。自逞强暴的人將不得好死,我將把它當作教人道理的宗旨。
43.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
白話翻譯
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騰躍穿行于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中。空虛無形之物,能自由穿透任何沒有間隙的地方。我因此懂得了“無爲”的益處。這種無言的教化,無爲的益處,天下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44.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白話翻譯
名譽和生命比起來,哪一個更可親?生命和財貨比起來,哪一個更珍貴?得到名譽和喪失生命,哪一個更有害?過分熱衷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過于積斂財富,必定招致更慘重的損失。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長久的安樂。
45.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爲天下正。
白話翻譯
天下最美好的東西似乎也有欠缺,但它的作用是不會衰竭的。天下最充實的東西好像也很空虛,但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最筆直的東西看起來好像是彎曲的,最靈巧的東西看起來好像是笨拙的,最卓越的辯才好像是不善言辭的。清靜可以克服擾動,寒冷可以克服炎熱。做到清靜無爲才可以統率天下。
46. 天下有道,却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白話翻譯
統治者治理天下如果遵循“道”的規律,就可以做到政治清明,民間太平安定,就能把運載的戰馬還給農夫去耕種。如果治理天下不合乎道,政治不清明,禍亂四起,就連懷孕的母馬也要上戰場。最大的罪惡莫過于放縱欲望,最大的灾禍莫過于不知滿足,最大的罪過莫過于貪得無厭。所以,知道欲望有度,不貪得無厭,才能保持恒久的滿足。
47.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爲而成。
白話翻譯
瞭解大道的人不出門戶一步,就能够推知天下事理;不向窗外望一望,就能够瞭解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向外奔逐得越遠的人,懂得的也就越少。所以有道的人不出行也能够推知事理,不用窺望就能够明曉,不去妄加施爲就能够有所成就。
48. 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爲。無爲而無不爲。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白話翻譯
追求學問的人,知識一天比一天增加。追求大“道”的人,欲念一天比一天减少,私妄减少再减少,就達到了無爲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無爲,即不妄爲,就沒有什麽事情是做不成的了。治理天下的人要以清靜無爲、不擾讓爲治國之本,如果經常以繁苛政舉騷擾民生,就不配治理國家了。
49.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爲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爲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 ,聖人皆孩之。
白話翻譯
有道的人是沒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爲自己的心。善良的人,我很好地對待他們;不善良的人,我也很好地對待他們,這樣就可以使人人向善了。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這樣就可以使人人守信了。有道的人治理天下,會收斂個人的私欲偏見,使天下人的心思歸于純樸,百姓們皆專注于他們的視聽,而有道的人使他們都回到嬰孩般淳樸內然的狀態。
50.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 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白話翻譯
人從生下來一直到死,長壽的有十分之三;短命而亡的有十分之三;生下後本來可以活得長久,但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十分之三。這是什麽緣故呢?是因爲求生太過度了,酒肉饜飽,奉養過厚了。曾聽說善于養生的人,在陸地行走遇不到犀牛和猛虎,在戰爭中不會受到殺傷。犀牛雖凶,却對其無法用它的角;老虎雖猛,却對其無法利用它的爪;兵刃雖鋒利,却對其無法施用它的鋒芒利刃。這是什麽緣故呢?因爲他沒有進入死亡的領域。
51.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 不宰。是謂玄德。
白話翻譯
道生成了萬物,德養育了萬物,萬物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形態,環境使萬物生長起來。因此,萬物沒有不尊敬道而重視德的。道之所以受到尊敬,德之所以受到重視,就在于它不加干涉而順其自然。所以,道生成了萬物,德養育了萬物;使萬物生長發育,使萬物成熟結果,使萬物得到撫養和保護。(它)産生了萬物却不據爲已有,養育了萬物却不自恃其功,導引了萬物而不做萬物的主宰。這才是極大極深遠的“德”啊。
52. 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複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複歸其明, 無遺身殃,是爲襲常。
白話翻譯
天下萬物都有本始,這個始是天地萬物的根源。既然知道了萬物的根本,也就認識了萬物;既然認識了萬物,如果再謹守萬物的根本,那麽終身也不會發生危險了。堵塞嗜欲的孔,關閉欲念的心門,就可以終身沒有勞煩擾心的事。打開嗜欲的孔,就會增添紛雜的事,使你終身不可救治。能從細微處察見事理的叫作“明”,能够守住柔弱的叫作“强”。運用外在的智慧的光’返照內在的“明”。不會給自己帶來灾禍,殃及其身,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延綿不絕的常“道”。
53.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白話翻譯
假如我稍微地有了認識,行走在大道之上,唯一擔心害怕的就是走上歧途。其實大道十分平坦,可是有的人偏要捨弃大道而尋覓小路。朝廷已經非常敗壞,農田也已荒蕪,倉庫都已空虛,還穿著華麗的衣服,佩帶鋒利的寶劍,精美的食物早已吃厭,搜刮侵吞了大量的財貨,這就是盜魁賊首啊!其所作所爲實在是不合天道啊!
54.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餘;修之于鄉,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 ,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白話翻譯
善于建樹的人一旦有所建樹就不可拔除,善于抱持的人一旦有所抱持就不會脫掉。如果子子孫孫都能遵守“善建”、“善抱”的道理,後代的烟火就不會斷絕。把這個道理貫徹付諸到自身,他的德就是真實純正的;把這個道理貫徹付諸到一家,他的德就是豐盈有餘的;把這個道理貫徹付諸到一鄉,他的德就會受到尊崇;把這個道理貫徹付諸到一國,他的德就會豐盛碩大;把這個道理貫徹付諸到天下,他的德就會無限普及。所以以自身的修身之道來觀察他人,以自家觀察他家,以自鄉觀察他鄉,以自己的國家觀察其他的國家,以自己的天下觀察別人的天下。我憑藉什麽知道天下的情况呢?就是用的這種方法。
55.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睃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 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强。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白話翻譯
含“德”深厚的人,就好像天真無邪的嬰兒。毒蟲遇見不刺他,猛獸碰到不傷害他,巨鳥看見不搏擊他。、他的筋骨還很軟弱柔嫩,但握成拳頭却很牢固。他雖然不懂男女交合,但他的生殖器却常常勃起,因爲他的精氣充足。他即使終日號哭,而嗓子幷不因此嘶啞,因爲他的元氣醇厚。認識醇和的道理叫作“常”,認識常叫作“明”。縱欲貪生就會引起灾禍。欲念主使精氣就叫作逞强。事物過于壯盛就會走向衰老,這就叫違反了“道”的法則,不遵守就會很快消亡。
56.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爲天下貴 。
白話翻譯
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向人民施加政令的,施加政令的人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堵塞嗜欲的孔,關閉欲念的心門;永遠也不顯露鋒芒,解除俗事的紛擾,收斂他們的光耀,混同他們的塵世,這就是玄妙齊同的境界。達到“玄同”境界的人就不分親,不分疏;不分利,不分害;不分貴,不分賤。所以爲天下人所尊重。
57.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爲 ,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白話翻譯
以清靜無爲的正道來治理國家,以奇巧詭秘的方法來用兵,以不擾害人民來治理天下。我怎麽知道是這樣的呢?根據在這裏:天下的法禁多了,百姓就越加貧困;民衆的銳利武器多了,國家就越混亂;人們的心智和機巧多了,邪風怪事就越容易發生;法律越是森嚴,觸犯法律的人便越多。所以有道的人說:“我若‘無爲’,百姓就會自我化育;我好靜,百姓自然就會走上正道;我若無事,百姓自然富足;我無欲望,百姓自然就變得淳樸。”
58.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複爲奇,善複爲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白話翻譯
治理天下以寬大爲懷,百姓就會忠厚淳樸;治理天下過于嚴酷,百姓就會狡詐。灾禍啊,幸福就倚傍在它裏面;幸福啊,灾禍就暗藏在其中。這種得失禍福循環,誰能知道它們的究竟?它們幷沒有一個確定的標準。正忽然轉變爲邪,善忽然轉變爲惡。世人看不透這個道理,迷惑的時間已經太久了,因此,有道的人處事方正而不顯得生硬,雖有棱角也不會傷人,直率而不放肆,明亮而不耀眼。
59.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之其極;莫之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 長生久視之道。
白話翻譯
治理百姓、養護身心,沒有比愛惜精力更爲重要的了。愛惜精力,萬事才能早做準備。早做準備,就是厚積其德。厚積其德就沒有不能勝任的事,沒有不能勝任的事就無法估計他的力量。無法估計力量,他就可以擔當好治理國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國家的原則和道理,國家就可以長治久安。這就是根深柢固,長生久視的道理。
60.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白話翻譯
治理一個很大的國家,要像烹煎很小的魚那樣,不能時常翻動導致破碎。運用“道”的原則去治理天下,那些鬼怪就起不了作用了。不僅鬼怪起不了作用,神祗也不傷害人。不僅神祗不傷害人,聖人也不侵越人。這樣,鬼神和有道的人都不傷害人,所以人們就能彼此相安無事了。
61.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靜勝牡,以靜爲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 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欲,大者宜爲下。
白話翻譯
治理一個很大的國家,要像江海那樣安于處在卑下的地方,居于天下雌柔的位置,使天下百川河流交匯于這裏。雌柔能以安靜寧定戰勝雄强,就在于它既能以靜制動又安于居下。所以,大國如能對小國謙虛卑下,則必然能取得小國的信任依附;小國若能對大國謙虛卑下,則也能取得大國的信任支持。所以,不管是大國用謙虛卑下取得小國的信任,還是小國用謙虛卑下取得大國的信任,大國無非是想兼幷小國,小國無非是有求于大國。這樣大國小國都可以達到各自的願望。特別是大國,更應該謙虛卑下。
62.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 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爲天下貴。
白話翻譯
道是蔭庇萬物之所,善良的人把它當成寶貝珍惜它,不善的人也處處保住它。美好動聽的言辭可以換來別人對你的尊重,良好高尚的品行可以見重于人。那些不善的人,怎能把道拋弃呢?所以在天子即位、設置三公的時候,雖然有拱璧在先、駟馬在後的獻禮儀式,還不如把這個清靜無爲的道進獻給他們。自古以來如此重視道是什麽原因呢?不正是由于有求于它的就可以得到滿足,犯了罪過的也可得到它的寬恕嗎?就因爲這個,天下人才如此珍視道。
63. 爲無爲,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爲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白話翻譯
以“無爲”的態度去有所作爲,以不攪擾的方法去處理事物,以恬淡無味當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處理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實現遠大要從細微的地方入手。凡是天下的難事,一定從容易的地方做起;凡是天下的大事,必定從細微的部分做起。因此,有道的人始終不自以爲偉大,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輕易許諾的人,很少有能够兌現的,必然會失去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人,勢必會遭受很多困難。因此,有道的人遇到事情總是把它看得很難,所以反而沒有困難了。
64.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爲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爲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爲故無 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複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敢爲。
白話翻譯
當局面安定時容易把持,當事情還未露先兆時容易謀劃。當事物脆弱時容易分開,當事物細微時容易消散。做事情要在它尚未發生就處理妥當,處理事情要在禍亂産生以前就早做準備。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根芽;九層的高臺,築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脚下舉步開始走出來的。主觀妄爲的將會招致失敗,强行把持的一定會失去。因此有道的人無所作爲也不會招致失敗,無所執著也不會遭受損失。人們做事情,總是在快要成功時遭受失敗,所以當事情快要完成的時候,也要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因此,有道的人追求別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難以得到的財貨,學習別人所不學習的,補救衆人經常犯的過錯。以輔助萬物按其自身規律自然發展而不會妄加幹預。
65. 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 至大順。
白話翻譯
古代善于遵行“道”的人,不是教導人民知曉智巧僞詐,而是教導人民淳厚樸實。人民之所以難以治理。乃是因爲爲他們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機。所以用智巧心機去治理國家,就必然會危害國家,成爲國家的灾禍;不用智巧心機治理國家,才是國家的幸福。瞭解這兩種治國方式的差別就是一個法則,經常瞭解這個法則,就叫作“玄德”。玄德深不可測,遠不可及,和萬物一起複歸到道的真樸,然後才能極大地順乎自然。
66. 江海之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白話翻譯
江海所以能够成爲百川河流所匯往的地方,是因爲它居于百川之下,所以才能成爲千百河谷的統帥。因此“聖人”要領導人民,必須心口一致地對人民表示謙下;要成爲人民的表率,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們的後面。所以,有道的人雖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幷不感到負擔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幷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樂意推戴而不厭弃。因爲他不與人相爭,所以天下就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67.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白話翻譯
天下人都說,“道”太廣大了,大到不像任何具體的東西。也正因爲它的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體的東西。如果它像一種具體的事物的話,那麽它就趨于細小而不是道了。我有三種寶貝,是應當永遠持有珍重的:第一是慈愛’第二是儉樸’第三就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愛,所以能勇武;有了簡樸,所以能寬廣;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爲萬物的首長。現在丟弃了慈愛而追求勇武;丟弃了儉嗇而追求寬廣;捨弃退讓而追求爭先,結果是走向死亡。慈愛,用來征戰就能够勝利,用來守衛就會堅固。天將救助誰,就會用慈愛來保護它。
68. 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爲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白話翻譯
善于帶兵打仗的將帥,不崇尚勇武;善于打仗作戰的人,不會輕易被激怒;善于勝敵的人,不與敵人正面衝突;善于用人的人,對人總是表示謙下。這叫作不與人爭的“德”,這叫作運用別人的能力,這叫作符合自然的道理,是古代德的準則。
69. 用兵有言:“吾不敢爲主,而爲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白話翻譯
用兵的人曾經這樣說,“我不敢主動進犯,而采取守勢;不敢前進一步,而寧可後退一尺。”這就叫做雖然有陣勢,却像沒有陣勢可擺一樣;雖然要奮臂,却像沒有臂膀可舉一樣;雖然面臨敵人,却像沒有敵人可打一樣;雖然有兵器,却像沒有兵器可以執握一樣。禍患再沒有比輕敵更大的了,輕敵幾乎喪失了我的“三寶”。所以,兩軍實力相當的時候,悲痛的一方可以獲得勝利。
70.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白話翻譯
我的話很容易懂,很容易實行。可是天下却沒有人懂得我的話,沒有人照著去實行。說話是有宗旨的,做事是有根據的。可正是由于人們不理解這個道理,所以不瞭解我。懂得我的人很少,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難得了。所以有道的人總是外表穿著粗布衣服,而懷裏却揣著美玉。
71.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白話翻譯
知道自己還有所不知道,這是最好的。不知道却自以爲知道,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人沒有缺點,因爲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正因爲他把缺點當作缺點對待,所以他就沒有缺點了。
72.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白話翻譯
當人民不畏懼統治者的威壓時,那麽可怕的禍亂就要到來了。不要逼迫人民使人民不得安居,不要壓榨人民使人民無以生計。只有不壓迫人民,人民才不厭惡統治者。因此,有道的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現;有自愛之心也不自顯高貴。所以要捨弃後者而保持前者。
73. 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白話翻譯
勇于堅强就會遭到殺害,勇于柔弱就能保全性命。這兩種行爲一個得利,一個受害。天道所厭惡的,誰知道是什麽緣故呢?有道的人也難以解說明白。自然的規律是,不鬥爭而善于取勝,不說話而善于應承,不召喚而自動到來,寬緩從容而善于安排籌劃。自然的範圍寬廣無邊,雖然稀疏但幷不會有一點漏失。
7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爲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白話翻譯
人民不怕死,爲什麽還要用死去恐嚇他們呢?倘若人民真的懼怕死亡,對于那些爲非作歹的人,我們就可以把他們捉來殺掉,那麽還有誰敢爲非作歹呢?經常有專管殺人的人去執行殺人的任務,代替行戮者去殺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頭,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頭的人,很少有不砍傷自已手指頭的。
75.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爲,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爲者,是賢于貴生。
白話翻譯
人民之所以會遭受饑餓,是因爲統治者榨取吞食賦稅過多,因此人民才遭受饑餓。人民之所以難以統治,是因爲統治者政令繁苛、强作妄爲,所以人民才難于統治。人民之所以會輕生冒死去觸犯法律,是因爲統治者爲了奉養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淨了,所以人民才輕生冒死。只有那些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奉養奢厚的人更勝一籌。
76.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則滅,木强則折。强大處下,柔弱處上。
白話翻譯
當人活著的時候,他的身體十分柔軟靈活,可是他死後身體就會變得枯槁僵硬。萬物草木生長的時候形質是柔軟脆弱的,死了之後就變得乾枯殘敗了。所以堅强的東西屬死亡的一類,柔弱的東西屬生長的一類。因此用兵逞强就會招致失敗,樹木强大就會遭致砍伐摧折。因此凡是堅强的往往處于劣勢,相反,柔弱的往往能處于優勢。
77.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爲而不 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白話翻譯
自然的規律,不是很像張弓射箭嗎?弦位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弓弦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鬆一些,拉得不足了就要把它拉滿一些所以自然的規律是减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可是社會的法則却不是這樣,要剝奪不足的用來奉養有餘的人。那麽,誰能够把有餘的拿來補給天下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人有所作爲而不子持功高,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自傲,他不願表現出自己的賢能。
78.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强,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爲天下王。正言若反。
白話翻譯
天下最柔軟的莫過于水了,但攻堅克强却沒有什麽東西能勝過水的,因而水是沒有事物可以代替得了的。弱小的能戰勝强大的,柔軟的可以戰勝剛强的,天下沒有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就是沒有人能這樣做。所以有道的人說:能够承擔國家的屈辱,才稱得上是國家的君主;能爲國家承受禍患的人,才配做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話好像是在反說一樣。
79.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爲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白話翻譯
很大的仇怨雖經調解,總還是留有餘怨,怎麽說得上是最好的解决辦法呢?因此,有道的人保存借據的存根,但幷不以此强迫別人償還債務。有德的人就像持有借據的人那樣寬容不索取,沒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稅收的人那樣苛刻刁詐。自然規律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不分親疏,而常常伴隨有德行的善人。
80.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 相望,鶏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白話翻譯
使國家變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也幷不使用,使人民重視死亡而不向遠方遷徒。雖然有船隻車輛,却沒有必要去乘坐;雖然有武器裝備,却沒有機會去布陣打仗;使人民再回到遠古結繩記事的自然狀態中去。使人民有香甜美味的飲食,漂亮華麗的衣服,安適穩定的住所,歡樂的風俗。國與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鶏犬的叫聲都可以聽得見,但人民從生到死,彼此也不互相往來。
8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爲而不爭。
白話翻譯
真實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行爲善良的人不善于用言語自辯,愛用言語自辯的人不一定善良。有真知灼見的人知識不一定廣博,知識廣博的人沒有真知灼見。有道的人什麽也不保留,他愈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加富有;他越是把自己的一切給予他人,自己就越加豐富。自然的規律是讓萬事萬物都得到好處而不傷害它們,有道的人的法則是施惠于衆人而不與人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