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堯曰:
“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
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舜亦以命禹。曰:
“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後帝:
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
“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
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衆,
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白話翻譯
堯說:
“嘖嘖!你這位舜啊!按照上天安排的次序,帝位要落到你身上了,你要真誠地執守中正之道。如果天下的百姓貧困窮苦,上天給你的祿位也就永遠終止了。”
舜也這樣告誡禹。商湯說:
“我小子履謹用黑色的公牛作爲祭品,明白地禀告光明偉大的天帝: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您的臣僕的罪過我也不敢掩蓋隱瞞,這是您心中知道的。我本人如果有罪,不要牽連天下萬方;天下萬方有罪,罪責就在我一個人身上。”
周朝實行大封賞,使善人都富貴起來。周武王說:
“雖然有至親,也不如有仁人。百姓有罪過,罪過都在我一人身上。”謹慎地檢驗幷審定度量衡,恢復廢弃了的職官,天下四方的政令就會通行了。復興滅亡了的國家,承續已斷絕的宗族,提拔被遺落的人才,天下的百姓就會誠心歸服了。所重視的是:民衆,糧食,喪禮,祭祀。寬厚就會得到衆人的擁護,誠懇守信就會得到民衆的信任,勤敏就能取得功績,公正則大家心悅誠服。
2. 子張問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
子張曰:“何謂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衆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張曰:“何謂四惡?”
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白話翻譯
子張向孔子問道:
“怎樣才可以治理政事呢?”
孔子說:
“推崇五種美德,摒弃四種惡政,這樣就可以治理政事了。”
子張說:
“什麽是五種美德?”
孔子說:
“君子使百姓得到好處却不破費,使百姓勞作却無怨言,有正當的欲望却不貪求,泰然自處却不驕傲,莊嚴有威儀而不凶猛。”
子張說:
“怎樣是使百姓得到好處却不破費呢?”
孔子說:
“順著百姓想要得到的利益就讓他們能得到,這不就是使百姓得到好處却不破費嗎?選擇百姓可以勞作的時間去讓他們勞作,誰又會有怨言呢?想要仁德而又得到了仁德,還貪求什麽呢?無論人多人少,無論勢力大小,君子都不怠慢,這不就是泰然自處却不驕傲嗎?君子衣冠整潔,目不斜視,態度莊重,莊嚴的威儀讓人望而生敬畏之情,這不就是莊嚴有威儀而不凶猛嗎?”
子張說:
“什麽是四種惡政?”
孔子說:
“不進行教化就殺戮叫作虐,不加申誡便强求別人做出成績叫作暴,起先懈怠而又突然限期完成叫作賊,好比給人財物,出手吝嗇叫作小家子氣的官吏。”
3. 孔子曰:
“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也;
不知禮,無以立也;
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白話翻譯
孔子說:
“不懂得天命,就沒有可能成爲君子,
不懂得禮,就沒有辦法宣身處世,
不知道分辨別人的言語,便不能瞭解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