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謂季氏: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白話翻譯
孔子談到季孫氏說:
“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樂舞蹈,
這樣的事都狠心做得出來,還有什麽事不能狠心做出來呢?”
2. 三家者以《雍》徹,
子曰:
‘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白話翻譯
孟孫、叔孫和季孫三家祭祖時,
唱著《雍》這首詩歌來撤除祭品。
孔子說:
“《雍》詩說的‘諸侯都來助祭,
天子恭敬地主祭’怎麽能用在三家大夫的廟堂上呢?”
3.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白話翻譯
孔子說:
“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麽對待禮儀制度呢?
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麽對待音樂呢?”
4. 林放問禮之本,
子曰:
“大哉問!
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白話翻譯
林放問禮的根本。
孔子說:
“你的問題意義重大啊!
禮,與其求形式上的豪華,不如儉樸一些好;
治喪,與其在儀式上面面俱到,不如內心真正悲痛。”
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白話翻譯
孔子說:
“夷狄有君主而不講禮節,
還不如中原之地的沒有君主而講禮節呢。”
6. 季氏旅于泰山。
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
”對曰:“不能。”
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白話翻譯
季氏要去祭祀泰山,
孔子對冉有說:“你不能阻止嗎?”
冉有回答說:“不能。”
孔子說:“唉!難道說泰山之神還不如林放懂禮嗎?”
7. 子曰: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白話翻譯
孔子說:
“君子沒有什麽可與別人爭的事情。
如果有,一定是比射箭了。
比賽時,相互作揖謙讓後上場。射完後,登堂喝酒。
這是一種君子之爭。
8.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爲絢兮’何謂也?”
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白話翻譯
子夏問道:“‘輕盈的笑臉多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媚呀,好像在潔白的質地上畫著美麗的圖案呀。’這幾句詩是什麽意思呢?
”孔子說:“先有白色底子,然後在上面畫畫。”子夏說:“這麽說禮儀是在有了仁德之心之後才産生的了?
”孔子說:“能够發揮我的思想的是卜商啊!可以開始和你談論《詩經》了。”
9. 子曰:
“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
白話翻譯
孔子說:
“夏代的禮儀制度,我能說一說,但它的後代杞國不足以作證明;
殷代的禮儀制度,我能說一說,但它的後代宋國不足以作證明。
這是杞、宋兩國的歷史資料和知禮人才不足的緣故。如果有足够的歷史資料和懂禮的人才,我就可以驗證這兩代的禮了。”
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白話翻譯
孔子說:
“舉行禘祭的儀式,從完成第一次獻酒以後,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11. 或問禘之說。
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指其掌。
白話翻譯
有人問孔子關于舉行禘祭的內容,
孔子說:
“不知道。知道的人治理天下,
可能像把東西放在這裏一樣容易吧!”
說的時候,指著自己的手掌。
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白話翻譯
祭祀祖先時,好像祖先真的在面前;
祭神的時候,好像神真的在面前。
孔子說:
我如果不親自參加祭祀,祭了就跟不祭一樣。
13. 王孫賈問曰:
“‘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何謂也?”
子曰:“不然,獲罪于天,無所禱也。”
白話翻譯
王孫賈問道:“與其巴結奧神,不如巴結灶神,這是什麽意思?”
孔子說:“不是這樣的。如果得罪了上天,
到什麽地方去禱告求情也是無用的”。
14. 子曰:“周監于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
白話翻譯
.孔子說:
“周代的禮儀制度是參照夏朝和商朝訂的,多麽豐富多彩啊!
我主張接受周代的。”
15. 子入太廟,每事問。
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
子聞之,曰:“是禮也。”
白話翻譯
孔子進入太廟,每遇到一件事都細細地詢問。
有人說:“誰說鄹邑大夫的兒子懂得禮儀呀?
他進到太廟裏,每件事都要問人。”
孔子聽到這話,說:“這正是禮嘛。”
16. 子曰:
“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白話翻譯
孔子说:
“比射箭,主要不是看否射穿皮做的箭靶子,
因为各人力气大小不同。这是古时候的规则。”
17.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白話翻譯
子貢想把每月初一告祭祖廟的羊廢去不用。
孔子說:
“賜呀!你愛惜那只羊,我則愛惜那種禮。”
18.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爲諂也。”
白話翻譯
孔子說:
“按照禮節去侍奉君主,別人却認爲這是在討好君主呢。”
19. 定公問: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對曰: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白話翻譯
魯定公問:
“國君役使臣子,臣子服侍君主,各應該怎麽做?”
孔子答道:
“君主應該按照禮節役使臣子,臣子應該用忠心來服侍君主。”
20. 子曰: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白話翻譯
孔子說:
“《關雎》這首詩快樂而不放蕩,悲哀而不悲傷。”
21. 哀公問社于宰我。
宰我對曰:
“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曰:使民戰栗。”
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白話翻譯
魯哀公問宰我,做土地神的神位應該用什麽木料。
宰我回答說:“夏代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栗木,
目的是使百姓戰戰栗栗。
”孔子聽到這些話,告誡宰我說:
“已經過去的事不用解釋了,已經完成的事不要再勸諫了,已過去的事也不要再追究了。”
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儉乎?”
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
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爲兩君之好,有反坫。
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白話翻譯
孔子說:“管仲的器量太小啦!”
有人問:“管仲節儉嗎?”
孔子說:“管仲有三處豪華的公館,他手下的人從不兼職,怎麽能稱得上節儉呢?”“那麽管仲懂禮儀嗎?
”孔子說:“國君在宮門前立了一道影壁,管仲也在自家門口立了影壁;國君設宴招待別國君主、舉行友好會見時,在堂上設有放置空酒杯的土台,管仲宴客也就有這樣的土台。如果說管仲知禮,那還有誰不知禮呢?”
23. 子語魯大師樂,曰:
“樂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也;
從之,純如也,皦如也,
繹如也,以成。”
白話翻譯
孔子給魯國樂官講奏樂過程:
“奏樂過程是可以瞭解的:
開始演奏時,各種樂器合奏,聲音宏亮而優美,聽衆隨著樂聲響起而爲之振奮;
樂曲展開後美好而和諧,節奏分明,連續不斷,
如流水綿綿流淌,直至演奏結束。”
24. 儀封人請見,曰: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
從者見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喪乎?
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爲木鐸。”
白話翻譯
儀地的一個小官請求會見孔子,說:
“凡是到這個地方的君子,我沒有不求見的。”
孔子的學生們領他去見孔子。
出來以後,他說:“你們幾位爲什麽擔心失去官位呢?
天下無道已經很久了,因此上天將以孔夫子爲聖人來教化天下。”
25.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白話翻譯
孔子評論《韶》,說:“樂曲美極了,內容也好極了。
”評論《武》,說:“樂曲美極了,內容還不是完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