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4. 儒家學說_論語_里仁第四 「文言白話翻譯」

已更新:5月14日

  1. 子曰:

“裏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白話翻譯

孔子說:

“居住在有仁風的地方才好。

選擇住處,不居住在有仁風的地方,怎能說是明智呢?”

 

2. 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白話翻譯

孔子說:

“沒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長久地安于窮困,也不能够長久地處于安樂之中。


有仁德的人長期安心于推行慈愛精神,

聰明的人認識到仁對他有長遠的利益而實行仁。”


 

3. 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白話翻譯

孔子說:

“只有講仁愛的人,才能够正確地喜愛某人、厭惡某人。”


 

4. 子曰:

“苟志于仁矣,無惡也。”



白話翻譯

孔子說:

“如果立志追求仁德,就不會去做壞事。”


 

5.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于是,

顛沛必于是。


白話翻譯

孔子說:“

金錢和地位,是每個人都嚮往的,

但是,以不正當的手段得到它們,君子不享受。

貧困和卑賤,是人們所厭惡的,

但是,不通過正當的途徑擺脫它們,


君子是不會擺脫的。君子背離了仁的準則,怎麽能够成名呢?

君子不會有吃一頓飯的時間離開仁德,

即使在匆忙緊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準則,

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和仁同在。”

 

6. 子曰: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

好仁者,無以尚之;

惡不仁者,其爲仁矣,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見也。”


白話翻譯

孔子說:“

我從未見過喜愛仁德的人和厭惡不仁德的人。

喜愛仁德的人,那就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厭惡不仁德的人,他實行仁德,

只是爲了不使不仁德的事物加在自己身上。


有誰能在某一天把他的力量都用在仁德方面嗎?

我沒見過力量不够的。或許有這樣的人,只是我沒有見過罷了。”


 

7. 子曰:

“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白話翻譯

孔子說:

“人們所犯的錯誤,類型不一。

所以觀察一個人所犯錯誤的性質,就可以知道他的爲人。”


 

8. 子曰:

“朝聞道,夕死可矣。”


白話翻譯

孔子說:

“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當晚死去,也沒有遺憾。”


 

9. 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惡衣惡食者,

未足與議也。”


白話翻譯

孔子說:

“讀書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飯食爲耻,

這種人就不值得和他談論真理了。”


 

10. 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白話翻譯

孔子說“

君子對于天下的事,沒有規定一定要怎樣做,

也沒有規定一定不要怎樣做,

而只考慮怎樣做才合適恰當,就行了。”


 

11. 子曰: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白話翻譯

孔子說:

“君子心懷的是仁德;小人則懷戀鄉土。

君子關心的是刑罰和法度,小人則關心私利。”


 

12. 子曰:

“放于利而行,多怨。”


白話翻譯

孔子說:

“如果依據個人的利益去做事,會招致很多怨恨。”


 

13. 子曰:

“能以禮讓爲國乎?

何有?不能以禮讓爲國,如禮何?”



白話翻譯

孔子說:

“能用禮讓的原則來治理國家嗎?

難道這有什麽困難嗎?

如果不能用禮讓的原則來治理國家,又怎麽能實行禮制呢?”


 

14. 子曰: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爲可知也。”



白話翻譯

孔子說:

“不愁沒有職位,只愁沒有足以勝任職務的本領。

不愁沒人知道自己,應該追求能使別人知道自己的本領。”


 

15.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子出,


門人問曰:“何謂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白話翻譯

孔子說:

“曾參呀!我的學說可以用一個根本的原則貫通起來。”

曾參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後,


其他學生問道:“這是什麽意思?”

曾參說:“夫子的學說只不過是忠和恕罷了。”


 

16.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白話翻譯

 孔子說:“君子懂得大義,小人只懂得小利。”


 

17.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白話翻譯

孔子說:

“看見賢人就應該想著向他看齊;

見到不賢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毛病。”


 

18.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白話翻譯

孔子說:

“侍奉父母,對他們的缺點商該委婉地勸止,

如果自己的意見沒有被采納,

仍然要對他們恭敬,不加違抗。

只在心裏憂愁而不怨恨。”


 

19.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白話翻譯

孔子說:

“父母活著的時,子女不遠游外地;即使出遠門,也必須要原因。”


 

20. 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白話翻譯

孔子說:

“如果能够長時間地不改變父親生前所堅持的準則,

就可說做到了孝。”


 

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白話翻譯

孔子說:

“父母的年紀不能不知道,

一方面因其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因其年邁而有所擔憂。”


 

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白話翻譯

孔子說:

“古代的君子從不輕易地發言表態,他們以說了而做不到爲可耻。”


 

23.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白話翻譯

孔子說:

“因爲約束自己而犯錯誤,這樣的事比較少。”


 

24.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白話翻譯

孔子說:

“君子說話應該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白話翻譯

孔子说:

“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26. 子游曰:

“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白話翻譯

子游說:

“進諫君主過于頻繁,就會遭受侮辱;

勸告朋友, 過于頻繁,反而會被疏遠。”


 
論語 里仁 第四

5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